回归教育原点 实现减负增效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6-03-2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的减负行动风雨兼程,步履铿锵,从2011年2月至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。审视这段不平常的历程,使人深深感到“方向对了,目标就不会错;目标对了,行动就不会错”。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,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,把减负作为第一要务,使教育逐步回归原点。这五年来,学校力排阻力,一往无前,在减负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,取得了优异的成就。

    1抓学习动员,转变观念,营造氛围——减负增效提质的前提

   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,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“顽疾”,它使教师累,学生苦,家长怨。一方面,喊着素质教育;一方面升学比拼又愈演愈烈,教育在减负和升学的“迷阵”里迷失了自我。尽管减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、教育内外各方面相互携手的社会系统工程,减负之重任,远非学校所能独立担当与包办,但学校仍然可以有所作为,也应该有所作为。学校有责任,也有决心、有信心去努力把它做好。而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则是减负增效提质的前提。一方面,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等文件,领会其精神实质,不断加深对减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,增强投身教学改革的使命感、责任感和紧迫感,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、质量观。一方面,联系实际查找问题和危害,通过组织座谈、讨论,开展调查,收集学生、家长对减负的意见等方式,进行分析梳理,研究对策,拟订措施,出台了《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》。同时,通过教工大会、教研组长会、年级长会等,层层宣传发动,利用宣传橱窗、黑板报等创设减负提质的氛围,在学校营造一个师生达成共识、齐心协力减负的环境。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减负提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龙湖实验中学给自己立下了“军令状”:要么不做,要么做好。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,勇往向前,义无反顾,下决心全方位地启动减负行动,采取“堵”“疏”“开”的策略,堵住不规范的办学行为,疏通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,开启学生自主、健康、全面成长的时空大门,努力让教育回归原点,走出一条减负增效的发展之路。

    2 抓教师队伍的建设——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

    要实现学校发展,要实现减负增效提质,就要牢牢把握首先发展教师这一关键。“轻负高质”首先是师德的表现,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,更是教师责任的表现。学校一是抓根本点——师德建设,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,努力形成优良的教风。在教师中开展“六比”活动:比师风正、比师表端、比师心慈、比师纪严、比师教勤、比师业精,提倡“爱学生,讲师德;爱学校,讲质量;爱岗位,讲职责;爱事业,讲奉献”。同时,还开展了“最受欢迎的教师”评选活动、“师德提高年”活动,设立“教师特别荣誉奖”,树立正面典型,引导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,以德育人,以德施教。二是抓中心点——教师专业化发展。通过“理论学习——良师引领——课题带路——同伴互助——自我反思”的途径促使教师成长;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,落实“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”;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结合起来,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,教育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;每年举行一次教师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,这既是“全民大比武”活动,也是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。这些措施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、均衡发展。几年来,学校承担的省、市、区、校级课题共28项,做到“学校有规划,组组有课题,人人有研究,堂堂有探索”。学校要求教师每课要有教学反思,每学期要有教育教学论文,一学年读一本理论专著,通过“学习——实践——反思——交流”,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,有力地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,使一批青年教师经过磨炼、打造,迅速脱颖而出。学校还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,以评促动,较好地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。

    3 抓课堂教学改革,打造高效课堂——减负增效提质的必然途径

    可以说,课改是学校改革的“深水区”,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十余年,其间因课堂改革而一举成名的江苏洋思中学、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,是教育界勇者。但是,像这样的学校毕竟是少数,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课堂依然故我,没有把改革的春风吹进课堂。课堂教学不改革,减负增效提质就是一句空话。受洋思中学等改革成功校的启发和鼓舞,学校也下决心走上课改的尝试之旅。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给了龙湖实验中学一个很大的启示:把课堂还给学生,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,必须抓住教学模式这个根本。因此,学校开始努力朝着变“先教后学”为“先学后教”的方向进行变革。经过几年的改革试验,初步构建了较有本校特色又较切合学校实际的“一三五”课堂教学模式,即在教学中以“学习目标”为一条主线,形成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三大教学特点,设置“明确目标、自主感知、合作探究、成果交流、达标检测”五个教学环节,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。变拼时间为拼效率,拼课后辅导为拼课前准备,拼重复训练为拼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,拼吃苦精神为拼学习兴趣,拼师生消耗为拼教育智慧,使减负增效提质在课堂上落到了实处。

    4 抓作业改革——减负增效提质的突破口

    作业是减负绕不开的话题。在很多人的眼里,作业就是减负与增效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。其实,减负不是不要作业,而是要研究作业、精心设计,让学生爱做,并收到良好的效果。因此,学校开展了较系统的作业研究,下大力气抓作业改革,把它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一个突破口。

    作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的设计、作业的布置、作业的反馈和作业的管理等方面。设计是基础,布置是关键,反馈和管理是保障。当前,在这几个环节上,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、作业批改形式单一、作业讲评滞后等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,为了找到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,学校注意加强作业研究,努力优化作业管理,积极进行指向减负增效的作业改革。

    一是在作业设计上,学校在学生中开展“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效性”“学习成绩与作业设计、布置、批改”等调研,发现只有兼具工具性、人文性、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,才能算是有效作业。内容封闭、形式单一、机械重复等问题,是学生憎恶作业的最重要的原因。因此,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围绕作业设计展开讨论,并达成了共识: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实现几个转变,即在作业要求上,由统一性作业向选择性作业转变;在作业内容上,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;在作业方式上,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;在作业评价上,由教师一方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。在此基础上,学校明确提出了作业设计的原则和要求。作业设计的原则是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,增加作业趣味性的原则,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,适合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,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原则”。作业设计的要求是“让学生尽量多做思维含量高和需要亲力亲为的作业,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、解决问题、交流与创新的能力,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”。在具体操作上,第一,注意有针对性,要力求准确、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,突出重点,解决难点,力求少而精;第二,注意有区分度,统分结合,兼顾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,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;第三,要求设计的作业,教师要先做一遍,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,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。

    二是在作业布置上,考虑到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不同,所以对作业有不同的可接受量度和可接受难度,如果让学生去做能力之外的作业题那是低效、无效甚至是负效的,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困生疲于应付,只是盲目地、机械地完成作业,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。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。针对这种情况,学校在作业布置上,首先控制作业总量,初一、初二年级每天不超过2小时,初三年级每天不超过2.5小时。其次实行作业布置弹性化,不搞“一刀切”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:必做题是基础题,属“规定动作”,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;选做题是较难的题,属“自选动作”,学生可量力而行,实在不会的可以不做。

    三是在作业批改上,要求做到“有发必收,有收必改,有改必评”。因为,批改的过程是了解学生、沟通思想的过程。具体要求是:首先批改要讲科学、讲规范、求实效,批改过程要认真细致,准确无误,无漏批、误批现象。其次严禁让学生代替教师批作业,也不准将编拟习题、书面作业的过关、作业批改等工作事项布置给家长,杜绝硬性摊派“家长作业”。最后要及时批改,及时讲评,及时总结。一般作业当天要批改完毕,作文一周内完成批改,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,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。对错误集中(一般错误率在40%以上)的作业要集中订正,要求教师要花大力气,让学生形成改错题的习惯,要求学生设立自己的错题集。错题集的形式可各不相同,但都是学生自我的评价与分析。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教学途径之一。在批改、讲评、总结中,注意多用激励性评语,多给学生一些希望和肯定,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由厌学到乐学;也注意多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,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,感到有阶段性的成就,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、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。

    四是在作业的管理上,第一,建立“备课组长把关制度”,备课组长要认真负责把好集体备课关,集体备课要把一部分重心放在备作业上,各科作业的内容、数量、要求等要经过全组讨论后决定。第二,设立“学科课外作业控制表”,由备课组长负责按时填写备查。控制表包含学科、作业内容、有关知识点、设计目标、预计完成时间等要素。控制表中的目标可让教师理清思路,防止作业随意性、盲目性,也可让家长吃上“定心丸”——孩子在预估时间内完成了题目,就算能有效达成当天的学习目标,无需再追加作业。第三,实施“控制作业总量年级长负责制”,形成包含总量控制、年级汇总、级长调控的作业前置监控系统。第四,实行“作业情况上报制度”,各班设立学习信息员,负责填写《作业布置情况登记表》,定期上报教导处,教导处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干预和调控。第五,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树立整体意识和责任意识;要去掉“我先‘裁军’我吃亏”的思想,在作业布置上自觉“裁军”,不与其他学科抢时间、争地盘;要加强作业指导,为学生高效作业提供技术与制度支持。例如,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分类完成作业;指导学生加强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,等等。

    经过几年的努力,学校在探索作业改革,提高作业有效性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,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效。实践说明,让学生在继高效课堂之后,把听懂教师讲的内容化为自己掌握的技能,进行有效高品质的作业练习,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、必不可少的环节,它使减负的精神得到了落实,使增效的目的得到了实现。

    5 抓校本活动课程,促学生多元发展——减负增效提质的重要渠道

    “提质”不等同于仅仅提高分数,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难以落到实处,“减负提质”就是空谈。可以说,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,除了国家课程外,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显得十分必要。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,课后作业少了,学生就享有更多的业余时间。因此,学校开设了包括身心健康类、人文修养类、艺体技能类、实践体验类、学科拓展类等校本活动课程,让学生从兴趣和需求出发,主动参与、选学,多元发展。特别是注意“四大引领,”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。

    一是引领学生走向书籍。各年级均开设阅读课,有组织有指导地引导学生“好读书、读好书、读书好”。每年“世界读书日”开展校园读书活动,各班设立图书角,学科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,组织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,引领学生“读好社会的书、生活的书,读好自己人生的书”。二是引领学生走向校外。例如,参加社会实践活动、科学考察活动、青年志愿者活动等,在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、社会的责任感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。三是引领学生走向“舞台”。如今,在学校体育节、文艺汇演、器乐比赛、棋类比赛、英语短剧表演、社团活动、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中,到处活跃着龙实学子的身影。四是引领学生走向阳光。学校注意在学生中开展阳光教育,举行“阳光少年”评选活动。心理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层面、班级层面、班主任层面、心理层面等系列活动,构建心理服务体系,开拓了德育创新途径,让学生走向阳光。